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于1956年建校之初的炼铁、炼钢和轧钢专业,1997年材料加工工程被评为硕士授权点,2004年材料工程被评为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06年冶金工程被评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1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被评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8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被评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20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历经6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我国培养材料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我院现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复合材料与工程、五个本科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于2020年被评为国家“一流”建设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为自治区“一流”建设专业(2020年);金属材料工程(2017年)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2018年)先后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和优势,建成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6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实验室、2个自治区协同创新中心。学院不断加强教学平台建设,建成“内蒙古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钢铁生产流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蒙古科技大学国际钢铁大学教学训练平台”、“内蒙古科技大学钢铁流程实体模型平台”、“内蒙古科技大学金相显微镜互动教室教学平台”等教学平台,与区内外3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
学院始终坚持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冶金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拥有稀土湿法冶金及轻稀土国家万人计划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复杂共生矿冶金物理化学自治区教育厅创新团队、优势资源高性能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控制草原英才创新团队、特殊矿高效炼铁原料制备与炉渣高效利用草原英才创新团队、稀土微合金钢及高氮钢产品工艺技术开发草原英才创新团队、铁电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电磁冶金与材料新技术草原英才创新团队、高技术陶瓷与稀土资源高值化利用草原英才创新团队、稀土新材料青年科技英才创新团队、8个省部级科研团队。同时,努力做好教学团队建设,逐步形成冶金基础理论与工艺教学团队、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炼铁原料与工艺教学团队、炼钢理论与工艺教学团队等5个自治区教学团队和8个校级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院共有教职工154名,其中,专任教师123人,教授41人,副教授43人,博士学位获得者9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自治区111人才2人,自治区杰出人才2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7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13人,自治区草原英才17人,自治区青年科技领军人才6人,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4人,自治区教坛新秀1人,包头市优秀教师6人,包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校级名师4人。特聘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日本东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专家教授7人。
学院始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白云鄂博固废资源高效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控制、先进陶瓷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取得显著研究进展,多项科技成果实现推广应用。五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学研究项目269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其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项,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6项,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项目5项,自治区科技创新引导奖励资金项目9项,自治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21项;企业委托横向合作项目到款2千余万元;总科研经费到款近1.4亿元。获授权国家专利12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35篇;出版编著、译著、专著28部;先后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稀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学院现有在校生2224人,其中,本科生1811人,硕士研究生371人,博士研究生42人。六十多年来,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材料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多年来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稳居学校各专业前列。近几年许多优秀毕业生被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一流大学录取。学院积极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体系,形成“有场所、有队伍、有经费、有项目、有成果”的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近五年,我院学生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130项,省部级奖项71项,校级奖项37项。申请专利62项,发表论文62篇。在毕业身上充分体现出了“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特点,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众多杰出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