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于1956年建校之初的炼铁、炼钢和轧钢专业。作为原冶金部直属院校,以及国家“一五”计划期间重点保障单位,学院承载着北国科教兴邦的宏伟愿景,肩负着推动边疆工业发展的重任。60多年来,学院深植于“草原钢城”包头,不仅为包头钢铁集团、北方重工集团、核工业202厂等国家战略装备企业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研发精英和领导干部,更为我国材料、机械、冶金等关键行业的发展,培育了大量高素质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学院现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复合材料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1997年材料加工工程被授予硕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材料工程被授予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11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被授予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18年被授予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20年获批博士后流动站。2017年、2023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双一流”建设学科。
锚定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在与包钢、北方稀土等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及与包头稀土研究院、内蒙古一机集团签订共建共享国家重点实验室协议的基础上,以建立内蒙古高等研究院包头稀土研究分院为契机,建立校校、校企联合技术攻关机制和产教融合的高层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以城校共建“包头科创港”为契机,建设服务区域骨干企业科研中试平台和与国内高水平高校的合作攻关平台,为行业企业解决重大技术难题。
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色和优势,建成“白云鄂博共伴生矿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轻稀土资源绿色提取与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建成“内蒙古自治区新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先进陶瓷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铁电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新材料生产力促进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新型无机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内蒙古自治区新型无机材料工程实验室”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建成“内蒙古自治区材料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钢铁生产流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蒙古科技大学国际钢铁大学教学训练平台”、“内蒙古科技大学钢铁流程实体模型平台”、“内蒙古科技大学金相显微镜互动教学平台”等5个教学平台,与区内外30余家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
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99名,其中,专任教师79人,教授25人,副教授24人,博士学位获得者69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3人,校内导师97人,兼职企业导师14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自治区111人才2人,自治区杰出人才2人,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7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13人,自治区草原英才17人,自治区青年科技领军人才6人,自治区青年科技英才4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4人,自治区教坛新秀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包头市优秀教师6人,包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拥有“铁电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 电磁冶金与材料新技术创新人才团队”、“稀土新材料创新团队”、“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 先进材料加工过程组织控制及数值模拟团队”和“ 高技术陶瓷与稀土资源高值化利用创新人才团队”6个省部级科研团队。
学院始终坚持将材料科研热点与产业链应用相结合,紧紧围绕国家赋予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两个稀土基地”发展方向,在高性能金属材料组织与性能控制、先进陶瓷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取得显著研究进展,多项科技成果实现推广应用。五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学研究项目211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国家教育部项目5项,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3项;企业委托横向合作项目到款4千余万元;总科研经费到款近1.7亿元。获授权国家专利103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46篇;近三年获自治区专利奖银奖1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稀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面向新时代,迎接新挑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将奋进搏击!不断深化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思政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专业集群,升级改造传统专业,淘汰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为人才自主培养和高等教育更好服务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